生活的缝隙里,也有属于你的生机
——第四期“访贫助学廉江行”家访核查活动回顾及费用快速决算
10月18日清晨,恤孤助学会126名经培训的志愿者、捐赠人和工作人员准时从广州出发,前往湛江廉江市开展第四期“访贫助学廉江行”家访核查活动,逐户走访申请资助的694名困境学生,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和生活情况,填写家访核查表、学生面谈表等资料,为后续资料复核、确认资助名单、开展资助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本次家访核查活动得到了湛江市政府、湛江市妇联、廉江市政府、妇联及镇街、村委相关干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做了大量细致的筹备工作,确保了两天家访核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恤孤助学会发起人谢鉴明,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湛江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秦英,廉江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培栋,廉江市妇联主席吴尘,以及廉江市相关部门、各镇街、村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与绿衣志愿者们一起深入参与,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大家在两个半天的时间里分队分组走遍廉江市21个镇街,叩响近600个家庭的门扉,最终完成了689名学生的家访核查工作。
阳光炽热,暑意难耐,但志愿者们步履坚定,带着热情、也带着责任走进家访核查的每一户学生家庭,走近倾听每一个屋檐下发生的故事。
你听,笑声是爱在悄悄传递
当志愿者们走进学生家中,总会看到一双双明亮而期待的眼睛。整齐贴在墙壁上的奖状、用旧作业本反面认真演算的习题、桌子上码放的课本,都无声诉说着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坚持。即使家中暂处困境,但学生的家人们始终坚持守护着孩子的读书梦。生活好似给这些家庭关上了一扇门,但又悄然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ta们心中不言弃不怕难的光,也是社会各界善意与爱心汇聚的光。
谁说困境一定是灰色的,它也可以是红砖的红色、奖状的金色,更可以是学生们眼中绚丽的彩虹色。当志愿者们走进雅雅的家,让她带志愿者去她的房间聊聊天、说说话。雅雅熟练地拿过一把钥匙,带着志愿者哒哒哒地走出屋子,绕过屋外的小路,打开一间仍在筑建的砖房小门,走进房间,两张简易的小床靠墙摆放,她说:“这就是我和妹妹的房间了。”当志愿者问她你最想做什么的时候,雅雅眼睛亮了起来:“我想帮爸爸盖房子。”当志愿者再问她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她说:“我还是想盖房子,我想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那一刻,房间未铺完的水泥灰、简单安置的木板床都被雅雅眼中坚定、期许的亮光照亮,粉刷上了彩虹的颜色。雅雅和志愿者的聊天中,笑声洒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为这个还未建好的房子装点上女孩心中的亮色。雅雅对于一砖一瓦的期盼,被志愿者听见,被我们看见,红砖一叠一叠垒起的不只是房屋,更是女孩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家访核查记录下的不只是家境与困境,更是一抹抹在逆境中不灭的希望与光。走进每一户家庭的意义,是让每一个ta有勇气相信,那扇尚未关上的窗,会照进希望的彩虹色。
每一户家访的足迹,都是希望的播种。当孩子们羞涩的笑脸在志愿者面前渐渐舒展,当家长们带着感谢的笑容在志愿者面前绽放,我们也听到了种子发芽、希望破土的声音。大家以爱为砖瓦,共筑通往未来的路。
你看,眼泪是爱在偷偷升华
有人说:“幸福千篇一律,苦难各有不同。”志愿者们走在乡间小路上,推开一扇扇沉重的门,走入一户户仿佛相似但又不同的家庭,看到一个个不同难处的生活困境,大家对于家访核查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志愿者们走进家里与家长或学生轻声交谈,看到一双双真诚的眼睛、听到一句句真心的问候,有些家长和学生不禁红了眼眶。ta们心中那些藏在建好一半的砖房、斑驳的墙壁、昏暗的灯光里难言的苦涩被初次相见的“朋友”看见,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出口。未建成的砖房可能是因为家人突然离世而失去家庭支柱、家里昏暗的灯光或许是因为家人卧病在床而无力修缮、斑驳的墙壁里可能藏着母亲出走后无人照料的沉默......但当志愿者们走进这些家庭,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艰辛,在一次次细微的触碰与关心的对视中被悄然化解,那些久藏在生活中的苦涩在志愿者的倾听中被慢慢冲淡,那一刻,沉默不再是孤独的坚持,而是被倾听赋予了支持的力量。我们遇到过一见面就红了眼眶的妈妈,我们也遇到过诉说往昔但强忍泪水的爸爸;我们遇到过抱着我们大哭的姐姐,我们也遇到过坐在一旁懵懂但内敛的弟弟;我们遇到过不停抹泪的奶奶,我们也遇到过沉默抽烟的爷爷。在志愿者们走进的每一户家庭时,那些悄然掉落的眼泪里承载着生活的重量,却也包裹着无声的信任和对善意的感谢。每一个眼神交流、每一句轻声安慰,都在重建信任与希望。家访的意义不仅在于核实数据,更在于以真诚叩击困境,让资助成为有温度的抵达。
我们看到,树和草看似无路也能生长
出发之前,志愿者们都感觉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而当脚步踏过泥泞小路、穿过偏远村落,志愿者们化身倾听者、见证者与传递者,耐心倾听、细心记录每一个家庭的故事。慢慢地,ta们发现,这次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场“施予”,而是一次彼此心灵的共振与唤醒。在那些刻满皱纹的脸、布满风霜的手,让我们读懂了坚韧的含义;在暂时的困境中ta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望、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守的分量。当核查表上的一行行数字化为鲜活的生命叙事,我们真正看到:陷在困顿时仍在寻找出路的向上生命力,就像生长在岩石峭壁的树和草,紧抓泥土、无声蔓延、扎根生长。
我们相信,每一份善意都是具体而微的希望
家长们疲倦的脸庞、学生们清澈的眼神与家中斑驳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却也凝聚成希望的底色。志愿者们记录下的不只是暂时性的困顿,更是坚韧生长的力量。本次家访核查不仅为“精准”资助夯实基础,也让善意在实地行走中愈发沉实。当申请表上的信息化为面对面的关切,这次家访便成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这份理解与尊重,正是改变悄然发生的起点。
在行走中沉淀善意,在核查中传递温度。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巷陌,将专业与热忱融入每一个细节,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心灵倾听期盼。这份由无数微小瞬间汇聚的公益之力,正悄然撬动生命的支点。
正如志愿者们在回程分享中说到:“身体力行去做,能力不分大小。”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懂得,所谓公益是蹲下身来与真实平等对视的勇气。善意从不悬于高处,它生长在泥土中,在一次次俯身倾听里扎根,在一程程往返跋涉中延展。当城市尚未苏醒,志愿者已整装待发,将关切打包进沉甸甸的行囊;当暮色笼罩山野,ta们仍在灯下复盘细节。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奔赴中,让生活的缝隙生长出生机,引导每一户走访的家庭探寻属于ta们的生机。
附件:第四期“访贫助学廉江行”家访核查活动费用快速决算
撰稿:江洋
编辑:王萌洁
审核:林钧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