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生活多年,我曾以为自己见过足够多的生活样貌,直到今年三月份开始成为恤孤助学会的志愿者,参与了恤孤助学会“访贫助学行”系列项目的家访核查工作,我才真正踏入了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人生”。
我和搭档走访的第一户人家,藏在老城区一条狭窄的巷弄里。推开门时,院子里的水泥地有些斑驳,屋里的家具简单到能数清——一张旧木桌、两把椅子,还有靠墙摆放的小书架,上面整齐码着几本孩子的课本。迎上来的是位头发斑白的奶奶,脸上刻着岁月的纹路,身后跟着怯生生的小女孩。起初我们按流程询问家庭情况,奶奶的声音很轻,慢慢述说着家里的难处。说着说着,奶奶的声音开始发颤,眼角渐渐红了,她抬手抹了抹眼睛,却越抹越湿,眼泪就掉了下来。我和搭档一时不知如何言语,只能赶紧递上纸巾,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临走时,奶奶握了握我的手,声音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能来。”那双手带着粗糙的薄茧,却握得格外用力。那一刻,我手里的核查表仿佛有了温度,原来我们的到来,对ta们而言不只是“核查”,更是一份“被看见的慰藉”。

还有一户家庭的走访让我记忆深刻,当我走出家门时,我的眼睛也忍不住湿了。那是一间略显空旷的屋子,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客厅墙上贴着的几张奖状,格外显眼——都是姐姐的。我们去的时候,只有弟弟一个人在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站在门口有些局促。家里只剩下他和姐姐两个人,姐姐在广州上大学,既要兼顾学业,又要靠兼职挣生活费和弟弟的学费。姐姐每次放假回来,都会把家里的事从头到尾打理一遍。我们问起姐姐的近况,弟弟的话渐渐变多了些,眼神里满是骄傲:“姐姐说,等她毕业就找份好工作,让我好好读书。”听到这里,我心里像被什么揪了一下——明明是该被照顾的年纪,ta们却已经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了。我们想多问些细节,却又怕触碰到他的难处,只能轻声安慰,把该记录的信息仔细填好。离开时,弟弟站在门口跟我们挥手,看着他孤单的身影,我忽然明白,“身处困境”不只是物质的匮乏,更是年少时就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重量。
这次廉江的家访核查工作,让我彻底读懂了“人生百态”这四个字。原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安稳之外,有人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风雨,也有人在困境里,用单薄的肩膀撑起希望。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至少可以用倾听传递温暖,用认真细致的家访核查为ta们争取更多帮助。未来,我依然会记得每一次的家访核查,也会带着这份触动,继续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因为每一点微光,都能为那些在角落里努力生活的人,照亮一点点前行的路。


撰稿:麦僮恩
编辑:王萌洁
审核:林钧泽







所属项目:访贫助学项目 -> 第四期访贫助学廉江行 -> 项目动态
2025-11-04
160
| 项目截止:
| 项目截止:
| 项目截止:
| 项目截止:2028
| 项目截止:2027
| 项目截止: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