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楼女童已苏醒
烧伤男童可康复
喜获热心市民与慈善组织捐助,但医疗费缺口仍很大
感恩广州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园、实习生麦本发、通讯员田乃伟报道:7岁女童茜茜从阳台意外坠落,昏迷多日;7岁男童小海彬用吹风筒吹被窝,因电线短路全身被烧(详见本报12月12日A17版报道)。两篇报道见报后,许多热心市民默默地伸出援手,受伤孩童家长的银行卡上,一周内收到几十笔匿名捐款。更有慈善团体来到医院,向受伤的孩子送上救命钱。
爱心捐款多匿名
羊城晚报的报道出街后一周,记者回访医院里的两名孩子。与记者上次来到医院探望时相比,两个小朋友的病情已大为好转。从阳台坠落的肖晨茜已经苏醒,能睁开眼,手脚能轻微移动,就是还无法说话。茜茜的妈妈王女士看到孩子情况好转,不禁喜形于色,对记者说,“自从你上次来探病后没几天,她就醒过来了。当时我真的很激动,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变成植物人了。虽然她目前还不能讲话,但我每次跟她讲话,她都会笑着看我。”
茜茜的主治医生邱医生介绍,茜茜目前康复状态良好,基本可以排除变成植物人的可能,“但要完全康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至于进一步的手术,要等到她四肢完全恢复力量,才可做颅骨修补手术。”
相关报道见报后,王女士收到不少热心人士的捐助,其中多数捐助都是匿名汇款。在王女士的手机短信里,光是这样的汇款信息就有三十多条,绝大多数的汇款都是几百块,汇款总额超过一万元。“很感谢这么多的朋友关心我们,帮忙拯救我的孩子。”王女士感动不已,同时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医生说孩子要完全治好,至少要花30万元,医保最多只能报销50%,剩下的缺口还很难补上。”
慈善组织伸援手
与茜茜的经历相似,在报纸刊出相关报道后,小海彬也得到不少热心市民帮助。小海彬的妈妈谢女士告诉记者,一个星期里,她的银行账号收到了几十笔匿名汇款,加起来超过5000元。
除了银行汇款,还有一位好心人直接找到医院,给了谢女士一张一万元的支票。虽然不知道这位雪中送炭的好心人的姓名和身份,但谢女士希望通过本报向那位不留名的好心人道谢。“感谢那个好人,虽然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我希望他知道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他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小海彬的主治医生沈医生介绍,海彬上一次的手术还算成功,康复希望很大,但时间会比较久,治疗费用也较高。虽然海彬也买了医保,但仅仅是下一次手术,就要交10万元,这对收入不多的谢女士一家来说,医疗费仍然是个难题。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工作人员也找到羊城晚报记者,了解两个孩子的情况。之后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这两个孩子,分别向他们捐出了2.5万元和1.4万元的善款。此外,两个孩子还得到恤孤会赠送的牛奶、书籍和玩具。
新闻链接:羊城晚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12/25/content_33317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