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 但在距离广州市500多公里的粤西地区, 有一群如枯草般生存的孩子困在山区里,他们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有些甚至连温饱都没法解决。
一张床已是家里最好的家居
上周末,央广记者李智峰、实习记者周晴跟随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一起深入廉江市21个镇访贫助学,倾听身处贫困乡村里这些弱势儿童的求助声。 这部分儿童大多是特困单亲、重病家庭、残疾人家庭子女,在经济和教育上都深处困境,亟需关爱和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
志愿者坐当地村民的摩托车到受访者家中
据悉,恤孤助学会在2013年举办了第一期“访贫助学廉江行”,资助了廉江2225名贫困学生,在为期三年的资助完成后,今年开展第二期,对申请资助的1470名贫困学生进行逐户家访核查工作。
恤孤会志愿者为每个镇区送去物资
此次家访,恤孤助学会的200多名志愿者按镇分成21队108个小组,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申请学生家里,查看户口本等相关证件、证明;询问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对住房、衣着卧具、家电、厨房等进行拍照。还给每名学生送上了小礼物,在询问了解学生情况时,也带去了社会的关爱。
央广记者李智峰、周晴和志愿者们一起了解申请资助家庭情况
记者亲切的访问孩子近况
当地需要受助的孩子性格都十分腼腆怕生,在面对志愿者和记者的访问时,额头满是汗水,躲避的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羞涩,他们和外界的交流太少了,一贫如洗的家庭像一座重重的大山压得他们抬不起头。这些孩子需要到校园中去,到同龄人中去,到充满关爱与幸福的环境中去,改变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轨迹。
昏暗的房子里只有一盏白炽灯
记者访问到一户贫困单亲家庭,母亲养有7个孩子,虽然贫困,但瘦小的母亲去捡垃圾也仍然坚持鼓励孩子上学读书,其中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考上了大学,由于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母亲只好忍痛只好把孩子送给外地的亲戚领养。
瘦小残疾的单亲妈妈靠拾荒养大了7个孩子
当志愿者问其中一个孩子最想做什么时,他说:“我想去横里小学读书(当地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仅有的几栋教学楼还是红砖房,但这在孩子的心中却是个神圣的地方。
乌云密布下的排里小学
记者访问的十几户家庭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渴望进入校园,获得教育,年纪小小的他们就想要赚钱养育父母。已经就读的孩子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里灰黑墙壁上的奖状显得格外耀眼,采访过程中记者几度哽咽,家庭的贫困不应该湮没这些孩子求知的向往。
满墙的奖状是这家庭最大的财富
今年4月,恤孤助学会联合爱德基金会在廉江资助孤儿1060名,义务教育阶段每人1340元,高中阶段每人每年2680元,高等教育阶段每人每年5000元,所需善款均由爱德基金会捐助。
记者李智峰对恤孤会会长的采访
老会长的话:
我们所有这些帮助,不是施舍,而是在伸张这些孩子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得不到是不公平的。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昨天,如果再失去今天他们的明天会怎样?家庭的贫困在他们身上是没有责任的,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是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改变现在,给他们一个争取未来的机会和希望,结束一个个家庭的世代贫困。
志愿者在廉江市政府大厅整理家访资料
家访回来后,恤孤助学会对家访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家访核查报告、汇总统计表、资助名单等,待与当地复核后在官网上公布,供公众认捐。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每名资助3000元。
孩子纯真的眼神里充满对外面世界的探索
此次廉江核查,预计将有超过1000名学生需要资助,按每人3000元的资助标准,将需要300多万元的助学款。7月30日,恤孤助学会将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办第十一届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为该项目筹款,对口资助学生可免费获赠音乐会的入场券。如有爱心人士希望资助贫困学生,可致电020-87777268与恤孤会联系。
恤孤会廉江行志愿者合照
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华夏之声《公益华夏》团队为廉江1000多名贫困学生发起募捐,总金额3000元,如果你也想为廉江的孩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那就点击链接,捐出你的一份爱心吧。
捐款链接:http://lxi.me/g34xt「乐步慈善健行2017滨海惠深」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4X0oOzverQ7vwXgsYBy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