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10/31/content_786083.htm
“免费团”一捐15万
文/本报记者 曾璇 实习生 黄丽丘 图/本报记者 吴万生
访贫助学河源行,是慈善?还是旅游?是播洒爱心?还是走场作秀?
昨日,由民间组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发起并组织的“免费考察、对口捐赠”活动,让一百多位自愿参与者,完成了一次心灵抉择与行为考验。
最小参与者不足四岁
真“墟撼”(粤方言,意即火爆)!
来自东莞政法系统的王小姐小两口专程提前一晚坐火车来穗,生怕搭不上8时钟出发的大巴;梁钊明一家四口早上6时许便从中山驾车赶来,梁先生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12岁,夫妇俩一心想捐助两个和儿子同龄的孩子,“以后你们来个学习竞赛,看看能不能一起考上大学”……
小北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梁颖欣,则是看到晚报的报道后,动员爸爸妈妈参加。没想到,为了表示支持,连70岁的姥姥也跟来了。
本次活动年纪最小的参与者,则是不到四岁的李癑昕小朋友,她这次要和妈妈“去看住得很远很远的哥哥姐姐”,礼物塞满了小书包。
“面对他们想倾尽所有”
车至东源县不久,转上崎岖山路。一排低矮的黄泥瓦房跳入眼帘,这便是仅有127名学生的双江镇一乡村小学。
“妈妈,你看这教室……”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不少小朋友又是惊讶又是难过。南海的刘先生,一把掏出一早准备好的笔,和儿子一起,给每个小朋友送了一支。
一位周姓先生甚至把本来为儿子准备的零食,全部拿出来分给了学生,“面对他们纯洁的眼睛,你会忍不住想倾尽所有”。
看过学校,100多位热心人士分成三组,在村里访贫问苦。
推开一户破旧的大门,大家惊呆了:没有桌椅,没有柜子,整个家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旧木板床。赖丹锋、赖碧锋两兄弟就是在这样的屋里长大。带路的村干部告诉大家,两兄弟出生没多久,母亲就离家出走,父亲因为有癫痫病,丧失了自理能力。生活的重担就压在奶奶一人身上。
两套书包和文具,就让奶奶感动得大哭起来。她说两个孙子特别懂事,成绩也好,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养他们到几时……几句话,让不少人跟着抹起了眼泪。50元、100元,大家纷纷塞钱给奶奶。在离开时,善良的老人流着泪,恳请大家留下联系方式,她说等孙子长大,一定要好好报答。
大人小孩一起捐款
现场捐赠场面之热烈,使得不少人连呼想不到。东源县一位副县长坦言,开始看到这么多老老小小的来,很担心看热闹的比助学的多,结果……
很多家庭大人孩子一起捐,一些小朋友看着爸爸妈妈捐了钱,也吵着捐利是,拿着写了自己名字的捐款发票,特别高兴。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南方区的工作人员现场填写认捐书,准备首期捐赠三万元,为学校建设篮球场及配置文体设施;陈少华、柴磊两位企业家,则分别认捐两万元;还有不少人,不单自己现场捐钱,还索取了认捐书,准备动员朋友一起加入。
促进会副会长王颂汤动情地说:“我们的社会不应该还有徘徊在校门外的孩子,促进会将用好捐赠的每一分钱,欢迎捐款人随时派专业人士来查账。”
没有出现事前有人担心的情况,没有一个人“免费旅游”,超过15万元的捐款足以证明: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助学行动。

志愿者慰问贫困小学的孩子们

赖奶奶收到礼物很感动

当地学生列队隆重欢迎
(侯颖/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