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童探访|姐姐说“打跑怪兽就回家”
父母对2岁宝宝有求必应 ,只怕“以后没有那么多机会疼爱他……”
2025年,因腹痛就医的宸瑞被确诊间叶性肿瘤。自此,小小的身躯承受了多次化疗和手术的考验。病痛没有磨灭他的天真,他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天性。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他肺部的肿瘤正在慢慢缩小,虽然前路仍需继续化疗。
今年6月11日,我们使用腾讯公益平台“结善缘 救病童”项目的善款资助了宸瑞1万元。6月26日我们带上生活包到医院探访。见到宸瑞时,他正在妈妈身边跑来跑去,特别活泼。“看他这么有活力,完全不像生病的孩子。”妈妈欣慰地笑了笑。此刻的宸瑞正在化疗期,后面还有6个疗程的治疗。妈妈心疼地提起,化疗将他的手指都变得黑黑的,但看到他现在依然活蹦乱跳的模样,“就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宸瑞的坚强超乎想象。经历过两次大型手术,从ICU出来后,尽管疼痛让他不敢哭也不敢笑,他却努力地对爸爸妈妈发出“yoyo”的声音,仿佛在安慰ta们。或许懵懂的他尚未完全理解自己经历的重大手术,但这份“不知所惧”反而让他在治疗中少了许多恐惧。探访时,宸瑞一会儿跑到妈妈跟前呼唤,一会儿又依偎在爸爸身边,亲昵活泼的举动充满温情。
初来广州求医时,宸瑞妈妈说:“我们夫妻俩什么都不懂”,只能一步步学,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治疗。“现在我们有经验了”,妈妈的声音带着一丝宽慰。Ta们住进了小家,在那里,病友家属们互帮互助,抱团取暖,这份温暖成了ta们坚持下去的力量之一。看着勇敢的宸瑞,ta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要为孩子拼下去。”
周岁宝宝确诊重症,“90后”父母坚定守护
“打跑怪兽就回家!”视频那头,小可两岁半的姐姐稚嫩而坚定地鼓励着妹妹。这句童言,凝聚了一个家庭对抗罕见病魔--非典型畸胎横纹肌样瘤(ATRT)的全部信念。
2024年深冬,1岁半的小可突然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站不稳脚,手也不停地发抖,原本明亮的眼睛渐渐蒙上一层浑浊。从老家信宜到广州,一家人辗转求医。今年1月3日,小可接受脑瘤摘除手术,当天下午被转入ICU。对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小可父母每天都在惊惧中,轮流守夜,生怕出一点意外。治疗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小可仍然需要完成化疗及后续的放疗。
今年6月19日,我们使用腾讯公益平台“结善缘 救病童”项目的善款资助了小可1.5万元。6月26日我们带上生活包到医院探访。探访当天,是小可刚结束化疗,准备度过抑制期的开始。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小可,见到我们,她的眼睛是亮亮的。“她有时候会对我们笑”,妈妈温柔地说,“玩得开心时,还会用粤语喊爸爸妈妈和姐姐的名字。”当爸爸坐在床边时,小可会主动伸出小手拉住爸爸的手指,无声的依恋传递着浓浓的爱意。“看到她状态一点点变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爸爸的声音里充满力量。
家人的支持是温暖有力的。回忆起女儿在ICU的日子,妈妈哽咽道:“看着她受苦,心都要碎了,幸好有孩子爸爸在后面支撑着我。”小可爸爸说“孩子病了,父母有情绪很正常,合理宣泄出来就好,别闷在心里。”更让人动容的是远在老家的姐姐,小小年纪却异常懂事,在每次视频都不忘为妹妹加油。而年迈的爷爷奶奶,更是将捡废品攒下的养老钱毫不犹豫地用于小可的治疗,朴素的话语掷地有声:“收破烂还能再赚,孩子的命只有一条!”
初到广州的求医路异常艰难,小可爸爸记忆犹新。幸运的是,助医志愿者及时伸出援手,帮ta们申请到了免费的“小家”住所。“这里病友互助,孩子们也相互鼓励,特别温暖。”正因深切体会过这份善意,如今小可爸爸和妈妈也成了善意的传递者,主动帮助其他同样迷茫的病友家属,指导办理住院、挂号等事宜。“看到ta们治疗顺利,我们也由衷高兴。”这份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是苦难中开出的希望之花。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