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保丰小学,为期两周的暑期夏令营圆满落幕。这场由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蝴蝶助学专项基金(简称“蝴蝶助学”)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食品学院黔行分队共同开展的公益活动,不仅是爱心的传递,更是蝴蝶助学“阅动计划”探索“高校执行+公益组织赋能”可持续助学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通过捐赠标准化课程包并支持大学生团队执行,蝴蝶助学成功将优质的绘本阅读、科学探索与应急安全教育资源,精准、长期地注入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保丰小学仅有10名教师和9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众多,面临着情感陪伴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双重挑战。了解到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这支深耕乡村教育十年、计划以“心理关怀”为核心开展暑期支教的青年团队后,蝴蝶助学迅速响应。 “我们深知高校团队是公益落地的重要桥梁,他们充满活力,但也常面临专业课程设计经验不足、优质教具采购难等痛点。”蝴蝶助学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基于此,蝴蝶助学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依托“阅动计划”项目的成熟经验,为梦之队捐赠了一套专业化、标准化的课程包,并开展了团队培训。 6月,华农“梦之队”成员助力童书征集活动 7月,蝴蝶助学为“梦之队”成员开展支教课堂培训 活动期间,保丰小学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沉浸于三大创新课堂,经历了一场知识与成长的探索之旅: 绘本阅读滋养心灵:在《我的幸运一天》《生气也没关系》等绘本故事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共创,从最初的羞涩聆听,到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的感受。课堂化身为情感表达的“安全岛”,帮助他们认识情绪、建立自信,眼神中闪烁着理解与共鸣的光彩。此外,蝴蝶助学还捐赠了316册图书、绘本,也将持续滋养乡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心灵成长。 志愿者开展绘本阅读课堂(滑动查看更多) 孩子们在图书室阅读 科学盒子启迪探索: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水是怎么循环的?”一个个问题点燃了好奇心。孩子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天气瓶变化、模拟水循环系统,在阵阵惊叹声中,抽象的科学原理化作直观的奇妙体验。科学探索课堂不仅解答了疑问,更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完成过滤水实验(滑动查看更多) 应急安全守护成长:流血了怎么办?志愿者通过模拟场景,引导孩子们认真演练包扎、按压止血等技能。从面对“伤口”时的慌乱,到逐渐掌握要领后的专注,应急安全课堂让知识化为行动力。“以前流血只会哭,现在我知道要先压住伤口!”同学们的话语里充满了新习得的保护力与自豪感。 同学们学习如何包扎止血 孩子们的眼神从初见的腼腆,到课堂互动中的专注发亮,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 这三大课堂如同三把钥匙,分别开启了情感认知的窗口、科学探索的大门和安全自护的盾牌,以多元化的方式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启迪着智慧、守护着成长,让这个暑假的收获远远超越书本知识。 孩子们开心地展示自己的课堂作品 区别于传统的短期消耗性捐赠,蝴蝶助学此次支持的核心理念是“赋能”与“留存”。所有捐赠的课程包物资——科学盒子、绘本阅读盒子、应急安全小册子,均在活动结束后留存于保丰小学。“这些标准化的课程盒子设计得非常清晰,即使我们的支教队员离开了,学校的老师们也能根据指引,继续为孩子们开展有趣的课堂。这真正把一次性的支教活动,转化成了学校长期可用的教学资源。”蝴蝶助学项目负责人强调,这正是“阅动计划”项目追求的效果:让优质的资源在乡村学校扎根,持续惠及师生。 而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是本次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蝴蝶助学高度赞赏并珍视与高校青年力量的合作。“梦之队”的同学们是理想的在地执行伙伴,他们的热情、创造力和对乡村教育的深刻理解,确保了标准化课程包得以有效实施并产生积极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食品学院黔行分队全体成员 “与华农‘梦之队’的合作,是‘阅动计划’探索‘高校执行+公益组织赋能’模式的一次有力尝试。”蝴蝶助学负责人表示,“我们提供专业、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包和培训支持,青年团队则发挥其行动力和创造力,将优质教育带到孩子身边。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公益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为高校公益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援,实现了双向赋能。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这套模式,携手更多青年力量,将‘阅动计划’的优质资源输送到更多有需要的乡村学校。” 【特别鸣谢】 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食品学院黔行分队 全体成员 图片|华南农业大学“梦之队”食品学院黔行分队 编辑|郭雪敏 审核|张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