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深切缅怀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创会会长王颂汤先生,弘扬其无私奉献的慈善精神,4月19日,由恤孤助学会主办的“好事做好,我来接棒”王颂汤老会长纪念活动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2月1日离世的王颂汤先生,传承他的慈善精神,号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活动现场播放王颂汤老会长昔日的工作片段。
当天的纪念活动分为“践行初心之棒”“志愿奉献之棒”“善念传播之棒”和“求实创新之棒”四个篇章,通过不同群体的视角,讲述了与老会长一起走过的难忘岁月。
晚年创会:践行慈善之路资助困境儿童
2004年,王颂汤牵头创办了恤孤助学会,21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该会在恤孤、助学、救助病童等领域开展了众多卓有成效的公益工作,共资助了42个县(区、市)的40973名孤贫学生和5491名(次)重症贫童,发放救助款7533.41万元(数据截至2025年2月1日),志愿者从2名发展到4800多名。
多年来,王颂汤本人也获得了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是广东慈善界的一面旗帜。他始终秉持“好事做好”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慈善的真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敬和赞誉。
活动主持人、恤孤助学会理事梁永斌。
恤孤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分享了一段创会初期的往事,诠释老会长“好事办好”“公平、公正、透明做慈善”的初衷和慈善理念。
“我想起2008年,当年我们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承担了我们所有的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当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后,全国掀起了抗震救灾的热潮,我们会的志愿者也不例外,组织开展各种筹款活动、联系各种资源为抗震救灾出钱出力。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和法规知识,一些筹款活动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现场发生了一些状况和争议:一些志愿者找到了老会长,说他们的朋友要捐给我们2000万元用来在汶川建慈善医院,老会长拒绝了,但他们不理解、有情绪: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葛晓红介绍,原来老会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老会长撰写了《本会工作人员须知》,组织志愿者培训,认真仔细地跟大家讲解了《须知》,并循循善导地告诉大家:“我们做好事,光有好的出发点还不够,还要把好事做好,让好心实现。世上好事很多,我们不能包打天下,不能来者不拒、不能好高骛远,我们只做我们有能力做好的好事,不求大只求好,2000万建慈善医院是好事,但不是我们有能力做好的事情,搞不好我们还要承担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
“就这样,他把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一年我们的捐款比上年度增加了44.44%,资助性支出增加了35.06%,其中为汶川救助募集96.6万元的款物。”
来自恤孤助学会的专职工作人员分享了在老会长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点滴,从项目策划到执行,老会长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力求让每一笔善款都发挥最大的效用,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者回忆:老会长如灯,点燃他人慈善之路
志愿者们满含深情地回忆了与老会长一同参与公益活动的场景。在偏远山区的访贫助学路上,在医院病房看望病童的时刻,老会长总是身先士卒,他的热情和坚持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让大家坚定了在公益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恤孤助学会品牌宣传部的廖杰分享她的见闻和感慨:“王颂汤老会长作为001号志愿者,老会长无论干什么总是冲在最前面。前些年他腰椎做了手术,行动不便,但他依然拄着拐杖、打着腰封、带着干粮,和大家一起坐六七个小时的长途车去家访,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这么拼命?会长说如果你不去现场,你是想象不到困境孩子的真实情况的。”
志愿者潘小兰感慨地说:“老会长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媒体人士也在活动中分享了对老会长的报道经历,从他对慈善事业的执着追求,到对公益理念的深入思考,老会长的每一次发声都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恤孤助学会新闻发言人梁栋彬带领著名主持人林洁、黎绮雯和记者李斯璐分享。林洁还表示,在老会长的鼓励下,她一家三口都在践行慈善,自发行动为清远英德的孩子实现“微心愿”。
众多志愿者来到活动现场“接棒”
最后一棒是由新加入的志愿者接过,接力代表柴晓的一句“老会长,请您放心,好事做好,爱心传递,有我们来接棒!”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与会的爱心人士纷纷举起手中的接力棒,承诺将传承老会长的遗志,把慈善事业继续推进下去。
葛晓红表示:“老会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接过他手中的棒,将‘好事做好’的理念贯彻到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公益事业,这是我们对老会长最好的缅怀和纪念。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王颂汤老会长的深切缅怀,更是一次凝聚爱心力量、传承慈善精神的盛会。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恤孤助学会的慈善事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困境中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温暖。
老会长生前最牵挂的就是那些仍处在困境的儿童,为此他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一起捐为“恤孤助学行”项目筹款,虽然他已离去,但他的“一起捐”还在,恤孤助学会表示将继续运营好这个一起捐,妥善使用好该一起捐所筹善款,为困境学生送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希望。
来源:新快报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薛紫瑜
责编:李斯璐
校对: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