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专项基金
2022新快报“爱心团年饭”云端开席 四方大爱共烹暖心“家宴”
  • 所属项目:天天公益 -> 媒体报道2022-01-192178

1.jpg

■嘉宾与爱心企业现场送祝福。


2.jpg

■越秀区梅花村街的孤寡老人李婆婆在社工陪伴下吃盆菜。


3.jpg

■陈建娣和家人在享受盆菜的美味。


佳节之约风雨不改,十年相伴温暖团圆


佳节如期,关爱如昔。1月15日下午,羊城创意园智酷车间外,60多名志愿者现场搭建“流水线”作业,将200份爱心盆菜、大米、食用油、可口可乐、福字和慰问信轮转合成专属“贺年礼包”。


行动忙碌而有序,热火朝天,只为弥补特殊群体的“遗憾”。


1月16日上午,“流水”作坊已换天地。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慈善会指导,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广东新快报社联合主办,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特约支持,香江控股、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饿了么、菜鸟等众多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比肩共筹的2022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启动出发仪式如期举行。场内,一排排新春礼箱齐整码放,场外快递小哥集结完毕,列队候命。


“从最初两三个公益机构参与筹备,到今天汇聚20多家社会爱心企业、公益机构同心协力,出钱出物出力服务困难群体。由此可见,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已是广州的一张公益名片。”恤孤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在致辞中提及,今年“爱心团年饭”第五次得到华南碧桂园中英文幼儿园和华南碧桂园学校的支持,十多天前在校园里提前举办的慈善义卖嘉年华,为“爱心团年饭”筹得55762.71元善款。


“自2013年首发,我们集结四方大爱,为接近2000名重症病童、失独老人、流浪人员和单亲特困家庭烹煮团年家宴,让他们在困境中也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感受家的温暖。”广东新快报社总编辑冯树盛表示,新快报始终坚持做“有温度的新闻”。通过天天公益平台,许多家庭在危难时刻得到过各界的救助,而因得到过来自社会的关怀,受助家庭心怀感恩,坚强面对困境。“我们看到的会场内每一份礼物,都由志愿者分装打包,其中很多人正是新快报天天公益的受助者,他们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努力回报社会,令人肃然起敬。”他动情地说道:“爱是双向传递的,爱能缩短人与人的距离,这也许就是公益的真谛。”


“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配送团队,现在出发!”主持人语音甫落,爱心配送单位“饿了么”和“菜鸟”的几十名志愿者跑步入场,将凝聚着“百家”情义的礼包护送上路,奔赴200个特需家庭。


简短仪式后,场内嘉宾人手一张大红“福”字,为受助家庭送出美好祝福。“身体健康,阖家美满!”“早日康复,幸福永伴!”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阳平,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宋春梅,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专职编委许志权,广东新快报社总编辑冯树盛,广东新快报社编委林牧,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广州市慈善会筹募部部长卢志芳,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团委书记何文健,香江控股董事长助理张自春,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李学东,饿了么、菜鸟的企业代表及十余个公益机构负责人出席活动。


暖流涌动


“打包团”提前进场


爱心团年饭走过十年,涓涓细流汇聚暖流。为了给重症病童、单亲特困妈妈、困境家庭、流浪人员送出节日慰问,活动组委会积极筹备“年货”——碧桂园中英文幼儿园和碧桂园学校的师生通过“义卖嘉年华”,奉出美味盆菜;广东狮子会明德服务队发动“狮兄狮姐”们,在短短半天内筹齐200份优质米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非遗传承学院)院长陈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赖智豪泼墨挥毫,手书200多幅“福”字助兴;小朋友最爱的饮品,继续由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送出……


“百家”心意到齐,只待合成礼箱。1月15日下午,来自协办单位和社会各界的60多名志愿者、工作人员齐心合力,在智酷车间门口临时搭起“流水线”,从纸箱制作开始,火速完成打包。“真不敢相信,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么繁杂的工作!”环顾左右,一位志愿者瞪大眼睛。


“我是一名献血志愿者,知道爱心团年饭一直帮助重症病童,所以活动召集令一发,我马上报名参加。”来自番禺区的志愿者罗甜窝告诉新快报记者,热火朝天的打包场面令所有人振奋,“人多力量大,今天的装箱效率太高了。”


“团年礼”极速送达


1月16日当天,启动仪式尚未正式开始,已经有二十多位“饿了么”快递小哥和“菜鸟”的快递人员提早陆续抵达。


10时许,主持人宣布配送团队出发,二十多位快递小哥跑步入场,迅速组成“人链”,将礼箱传递装车,转运各区站点做具体分配。


“公司内部发布了‘爱心团年饭’配送志愿者招募信息,马上就有很多快递小哥来报名,最终我们选了这20名。”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说,报名配送志愿者的20位快递小哥放弃闲时休息时间,从四面八方赶到羊城创意园帮忙,他们负责配送市区内接收地址的盆菜与礼箱。“盆菜要保鲜,争取下午就送到!”一位王姓小哥笑着说,因疫情原因,今年春节已计划留穗,虽然自己不能与家人团圆,但能为他人的幸福团年尽一份力,非常开心。


为使爱心物资及时、准确送达,“饿了么”和“菜鸟”两家公司提前分工,按照配送距离的长短发挥各自优势,力求在最短时间完成最精准的投送,为此次“爱心接力”画上完满句号。


“礼箱收到了,谢谢!盆菜已经放冰箱,除夕晚上我们家也有团年大餐了!”从16日下午开始,记者不断收到受助家庭打来的致谢电话。到17日下午,随着花都区一位白血病患儿家庭的礼箱完成签收,200份新春礼箱已全部入户。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潘芝珍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林里


4.jpg

■快递小哥在现场准备配送盆菜。


5.jpg

■快递小哥在现场将盆菜装车。


6.jpg

■广东新快报总编辑冯树盛,广州市慈善会筹募部部长卢志芳等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公益机构颁发奖牌。


7.jpg

■碧桂园学校师生捐出义卖款支持爱心团年饭,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来到启动仪式,介绍筹款情况。


佳节之约风雨不改,十年相伴温暖团圆


爱的回馈


助人也是助己


华南碧桂园学校融合项目部的家长代表王艳带着学生代表安琪来到启动仪式现场,见证运送仪式。王艳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义卖,学校与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建立起桥梁,每年,由家长组成的义卖筹委会都看到孩子在义卖中的成长和变化。


“今年摆摊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富有吗?我以为她会说,拥有很多钱,就是富有。没想到,才8岁的她却告诉我:妈妈,真正的富有,不是拥有豪宅和豪车,而是内心富有,充满爱,懂得关爱他人。”王艳说,这是女儿连续三年参加义卖活动,获得的感想。


“今天听到‘爱心团年饭’组委会对小学、幼儿园同学的感恩,我很想说,施比受更有福,我应该反过来感恩‘爱心团年饭’,给了孩子们成长机会。”在启动仪式中,王艳更全面地了解了新快报天天公益的发展历程,“我也是一个瑜伽爱好者团队的负责人,很想发动身边的朋友,共同为新快报的公益活动加油助力”。


得到亦知回报


启动仪式上,受助家庭代表何淑娟泛泪回忆第一次参加“爱心团年饭”的热闹场面。


“是在一个餐厅的小宴会厅举办的。参与的受助群体,也只有在广州就医的地贫家庭,这些贫困的父母带着孩子第一次参加聚餐,心情都很振奋。”她说,当年参加活动的家庭还有尚未脱离困境的人,病友们知道后,还凑钱给孩子带去了奶粉。“不知不觉间,这场活动办了十年。”何淑娟感慨道,从地贫孩子到白血病患儿,还有单亲特困妈妈、孤寡老人、流浪人员……十年间,团年饭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力量和力度都更大,这是薪火相传的力量,也是人间有爱的生动写照。


“很多地贫患儿得到过新快报和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会的帮助,他们的父母也懂得回报,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今天到场的五个受助者家庭,其中三个,父母都是广州的注册志愿者。”何淑娟是一名地贫孩子的母亲,也是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长期活跃在公益领域服务特困地贫家庭,在她眼里,新快报“爱心团年饭”不是须臾温暖,而是长情陪伴。


现场还有惊喜


从2021年开始,因受疫情影响,“爱心团年饭”改变形式,从团餐转为线上“云团圆”+线下启动的模式展开。连续两年,组委会都邀请了特需家庭的代表前来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让人感慨的是,来自广州市地贫家长的志愿者,一直为身边的困难病童对接资源。“爱心团年饭”的现场,便是他们的来年希望。2021年的云团圆现场活动中,一位叫冯宇恒的地贫孩子出席了活动,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盼获新生。启动仪式结束后,新快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冯宇恒,并在天天公益版面刊登了他的情况,并迅速引得社会各界关注。2021年,冯宇恒筹齐手术费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手术,目前正在康复中。


“感谢新快报,是你们的报道和关注让宇恒得到更多的关怀,也促成了他手术的顺利进行。”何淑娟说,通过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像宇恒一样顺利“脱贫”、脱困的孩子,为数不少。今年的启动仪式上,志愿者又带来12岁的陈贤森,“孩子12岁了,刚好找到骨髓配型,春节后就可以做移植。然而,入仓押金还没完全到位,急坏了孩子母亲”。


可喜的是,了解到贤森的困难后,有不少爱心人士都愿意帮他一把。“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王艳安慰着孩子的母亲,并亲手为她递上“爱心团年饭”礼箱。


盆菜上门


单亲妈妈盼儿女长高长大


“很感谢你们来看我们,还给我们送来盆菜!”略带腼腆的微笑,陈建娣对每一份关怀,都报以最真诚的谢意。三个月前,陈建娣的丈夫因病离世,留下她和两个尚在读小学的儿女孤苦相依。虽然有低保,为了照顾两个孩子,陈建娣只能做一些临时工来补贴家用,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盆菜上门时,广州市妇女志愿者协会的副秘书长徐淑荷也一同上门探望,拆包装、起锅、注水、煮盆菜,徐淑荷帮着陈建娣忙活,却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你的煤气灶漏气,火都烧到灶台上来了,这可不行!太危险了!”徐淑荷马上着手安排,给陈建娣购买新的煤气炉。


新炉灶火力威猛,盆菜很快沸腾热透。陈建娣带着两个孩子收拾好桌子开始享受美味。“以前从没吃过这样贵的东西,以后也许更不可能了。”陈建娣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良久,她绽放出笑容,把好吃的都夹在两个孩子的碗中:“你们多吃点,快长高长大!”


孤寡老人和社工提前过年


“一个人没心思过春节,人多就不一样了。”家住越秀区梅花村街的李婆婆今年88岁,几个月前,她经历了“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痛苦。


“婆婆的丈夫于2006年去世后,就与儿子一同居住。2021年10月初,儿子突然中风不治离世。”梅花村街社工站工作人员阿勇经常探望李婆婆,新春临近,社工站的工作人员都担心她心情不好,孤独过节。


爱心盆菜送来的一刻,李婆婆愕然了几秒钟,“哇,这个盆菜有鲍鱼,有海参,太丰盛了。”老人笑眯眯地和社工一道烹煮美食,并盛情邀请大家一起享用。“他们经常叮嘱我,就算一个人,都要过好每天。现在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一定努力过好日子。”李婆婆含泪微笑。


在天河区前进街社工站,六位独居老人也被社工请来共享团年餐。“好吃!谢谢你们!”84岁的凌婆婆行动不便,社工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志愿者一道,专程去家里帮她打扫卫生,贴好春联,推着轮椅接她到社工站。在前进街,碧心爸爸刘任能也赶来为老人理发,“只要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开餐,我随时报到参加义剪!”


广州好人尚丙辉,也在其工作室煮热盆菜,招呼7名流浪人员提前过年,“他们都是找不到家的人,尽管漂泊异乡,但近年都有了新变化,有些人结束了流浪生涯,来工作室帮忙做志愿者,还帮街道做交通协管员,过上普通人生活。”



☆ ☆   推荐专项基金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