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专项基金
【新快报】新快报天天公益开版13周年,回访13个受助人感人故事
  • 所属项目:天天公益 -> 媒体报道2023-09-30882

他们传承公益精神,生生不息


13年前,新快报天天公益版横空出世,无数秉持善念的读者、网友、公益机构、爱心企业,见证它由一粒火种燃成一支火炬,照亮一方天地。


13年,接近5000个日子,我们让1600多名重症病童被看见、被关怀。


爱有回馈、有记忆、有痕迹。我们回访了13个温暖个案,他们是这一大群孩子的缩影。因为有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汇聚,曾困于病房的重疾孩子,跨过人生道路上最难迈过的一道沟壑。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被看不见的手托举,熬过一次一次化疗,挺过手术,重获健康。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的6位。


我们可以在媒体的公益平台上拥抱来自社会各界伟大的爱,合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一件又一件小事,而经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淘洗,回首再望,竟惊喜地看到,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件一件不曾停歇努力去做的事情,原来是如此美好。


江镇华

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

剩下的每天都是“甜”


2012年3月12日,一场特殊的义卖会在广州正佳广场举办。义卖会筹款的对象是一名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5岁孩童——江镇华。他从小就要定期输血、排铁,只有骨髓移植,能帮他摆脱这样的命运。然而,靠着在城中村做鞋、卖鞋维持一家四口生活的爸爸江建,无论如何,也凑不到要做手术需要的30万元。



新快报天天公益记者在医院门诊室采访江建时,他正好抱着熟睡、面色苍白的小镇华在输血。红色的血液流动在输液管里,与医院的白墙映照在一起,格外引人注目。就是这样一张照片,打动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的志愿者们,他们组织起来,为小镇华组织义卖会筹款,其他的媒体也纷纷加入进报道队伍中来,很快就为小镇华筹足了手术费用。


一晃11年过去了,如今,镇华一家住在广佛交界处的一个城中村里,生活简单却又幸福。


当年,小镇华的骨髓移植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几乎没出什么大问题。2017年,镇华终于去了心心念念的学校,此时他已经和健康的孩子无异。最让江建欣慰的是,镇华懂得这学习时光的来之不易,学习上非常自主、勤奋,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留在了广州继续读书。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稳定的生活,江建夫妻俩也在工厂里找了工作,加班加点希望多赚点钱。“我们累点没事,要把镇华培养出来,以后让他好好回报社会。”江建说,他相信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剩下的每一天,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就都是甜的。


俊逸

上千妈妈“爱心接力”

烧伤男孩奇迹存活


上千名素不相识的“爱心妈妈”,自发组建了5个爱心群,为的是帮一名被烧伤的小男孩黎俊逸。从濒临绝境到绝处逢生,再到帮扶他一路规划生活起居、教育、医疗等,“妈妈们”盼望他能身心健康地长大。



这是真实发生在广州的“爱心接力”。


四年前的一场煤气爆炸,几乎夺走了俊逸所有最亲的人:父亲和哥哥当场身亡,当俊逸还在医院抢救时妈妈则从此不见了踪影。坚强的小俊逸,全身烧伤面积达49%,经历了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次手术,才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头面部和手都被严重烧伤,这意味着他未来的生活道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好在,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了小俊逸的故事,先后有上千名“爱心妈妈”在网络上组织起来,为他筹款、呼吁,最终不仅为俊逸筹集到了充足的治疗费用,还自发组建了多个群,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安排俊逸今后的生活。


如今,俊逸虽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全身多处烧伤,随着他的生长发育,瘢痕挛缩和松懈手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而且他的面部有严重损毁,等他成人后才能进行面部重塑手术,这也为他现在进入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的障碍。“现在俊逸最需要的,是在广州能找到一间入读的学校,特殊学校也行,让他能有进入集体生活的可能。”爱心妈妈陈琳说,目前俊逸和护工一直生活在一起,他今年已经快9岁了,如何接受系统的教育,为未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黄俊腾

病情好转出院上学

脸上露出久违笑容


2021年11月,10岁的黄俊腾被查出混合型白血病,急需大笔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更加捉襟见肘。一直以来,因为现实原因,只有俊腾爸爸一人工作支撑着全家老小的生活,确实非常艰难。2022年1月17日,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了俊腾的不幸遭遇,在报纸和网络上进行点对点筹款,还有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为他们送来了1.5万治疗款,不仅为俊腾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也让俊腾得到了很多关爱和战胜病魔的信心。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俊腾还收到了来自新快报“2022欢乐童行·许愿瓶活动”送来的特别心愿礼物——哈利波特书和智能台灯。这让他特别开心,还特地在写字板上写了感谢语,让爸爸一定要拍给帮助过自己的人看。


半年前,俊腾的病情得到控制,各方面情况都有好转,医生表示他们可以出院治疗。“虽然还在治疗期,但医生说可以回家上学了,不过要每两个月回来住院治疗一次。”俊腾爸爸说,虽然每次住院要七八千元,但可以回家就解决了他们在广州住宿的费用难题。最关键的是,这代表着孩子情况好转,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如今,在梅州老家的俊腾已经上学读书了,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精神状态日渐好转。看到儿子情况变好,俊腾爸爸也可以放心地回到深圳上班。虽然治疗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们一家人会在一起,努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难。



☆ ☆   推荐专项基金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